外包,是很多公司分解壓力、節(jié)約成本的做法。傳媒公司經營中的“外包”普遍存在,委托制作節(jié)目、授權廣告經營、進行勞務派遣等。電視臺積累了龐大的人員結構,部門眾多、事務復雜,但是人員素質提升較慢,人員和工作需要之間存在日益突出的矛盾。
在當前的發(fā)展中,電視臺作為受新興媒體沖擊較大的單位,大提“降本增效”,很多依靠人力完成的任務迫切需要被新的技術工具和新的運行方式取代。但是,越來越嚴重的成本壓力,以及人才準備不足導致很多革新需要“外包”完成,這是現實所迫,更是歷史“慣性”問題,動不動就外包。
外包時段、外包節(jié)目緩解部分運營壓力
除了衛(wèi)視頻道是電視臺主抓主控,地面頻道和其他數字頻道基本都存在時段外包,即外部公司可以花錢買一個時段做節(jié)目。電視臺將播出時段外包是穩(wěn)賺的,節(jié)省了制作節(jié)目的精力和成本。外包節(jié)目主要是指制作外包,電視臺創(chuàng)作的節(jié)目缺乏足夠的制作力量,聘請外部導演、與制作公司簽訂委托制作合同,對制作品質有要求,但是版權完全屬于電視臺。
外包時段、外包節(jié)目下,電視臺的制作人員流失是一個根源。地面頻道的節(jié)目制作力量不如衛(wèi)視頻道,二三四線電視臺的制作人員水平不如一線。隨著大量體制內制作團隊的出走,外部競爭壓力更大,電視臺的制作人員可能干不過制作公司的人。制作公司做不好可以不再合作,自己的人做不來也趕不走。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地面頻道嚴重的廣告下滑。沒有一家電視臺的地面頻道不虧損,只不過孰重孰輕,有的虧損幾個億,有的則是十幾億的規(guī)模。地面頻道經營者的KPI考核壓力巨大,止虧是第一步。外包時段不如說是售賣時段,能較快取得營收,集中一定的資金進行其他時段的節(jié)目生產,緩解運營壓力。
技術外包下購買、開發(fā)與維護成本高昂
電視臺除了需要播出控制人員、后期制作人才等技術后盾,更需要軟件開發(fā)人員,但是以內容生產為主導的單位留住軟件開發(fā)人員很難,電視臺開出的薪酬遠遠不如互聯網企業(yè),而真正能進行自我開發(fā)的技術達人往往選擇自立門戶創(chuàng)業(yè)。電視臺為什么需要軟件開發(fā)人員?是信息化建設的迫切需要。
一線電視臺不斷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提高運行效率,降低勞務成本,進行了包括內部網站建設、OA系統建設、無帶化審播系統建設等一系列工作。這些系統建設工作內部技術部門很難完成,基本都是外部公司開發(fā),技術部門配合。在測試上線過程中,一旦出現問題,也必須請外部技術人員進行排查,既要付出開發(fā)成本,也要付出每年的維護成本。
純技術部門需要較大的外包,其他部門大大小小的技術外包就更多了。作為內容核心部門的總編室在職能上也面臨較大的改革要求。收視率數據購買每年都在進行,受眾調查、大數據分析等占據支出成本的一大塊,由于眼動儀、腦電波等檢測儀器成本高昂,自身人員又難以勝任,基本外包給受眾調查公司進行。
培訓外包下人力資源管理成本存在浪費
電視臺對從業(yè)人員的培訓和新錄用人員的培訓每年都在進行,也開設了各種五花八門的課程。每月的培訓既有內部人員作為講師,也邀請了外部培訓人員。內部講師的水平畢竟不夠專業(yè),引進外部培訓更為普遍,很多外部培訓的新花樣也著實讓人眼前一亮。
電視臺的人力部門與知名傳媒院校的合作項目很多,每年的人員外派進修,邀請外國導師授課,培訓費、差旅費都是不小的數目,動則百萬。而每年進行的新員工培訓重在融合,培訓老師帶著做游戲、進行體育比賽,這些工作對活躍分子較多的電視臺并不難,工會組織完全可以勝任,外包著實有些浪費。
對“外包”的依賴應該有選擇的停一停
在眾多外包存在的情況下,電視臺的“增效”成果并不明朗,“降本”確是難上加難。外包,本可以作為節(jié)省成本的一種方式,但是電視臺的外包是出于人才缺乏、能力缺乏,是一種懶職、無職,反而增加了很多成本,而且受制于人。傳媒行業(yè)的很多細分領域公司能夠維持生存,正是寄生于“外包”業(yè)務。
當前,成本削減也成為一項任務,在人員調配、職能劃分上,電視臺各部門不得不想辦法。能者多勞、懶人懶職的情況都應該改變,適當的薪酬體現、激勵措施要跟進。
“外包”沒有原罪,一刀切也不是辦法。對于“外包”不能形成慣性依賴,對競標對象、競標流程要加強規(guī)范,防止腐敗存在;對外包項目要進行跟蹤評估,追求實際效果,沒有實效必須停下。最根本的,電視臺轉型中要不斷提升從業(yè)人員素質,適當引進人才、培養(yǎng)人才顯得尤為重要。
Copyright © 2025武漢天宇聲源科技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